当前位置: 首页 > 可持续发展>垃圾焚烧处理规模何时见顶?>正文

垃圾焚烧处理规模何时见顶?


垃圾焚烧处理规模何时见顶?(图1)
2019年7月1日是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的一个里程碑式纪念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上海率先拉开了国垃圾分类的序幕。2020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出台相应办法,响应垃圾分类这一政策,这未来我国垃圾处理模式充满挑战。随着十三五规划接近尾声,对于垃圾分类、焚烧补贴等政策话题再度引发关注。磐之石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将于2020年6月30日举办《十四五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过剩的风险》线上研讨会,针对以上热议话题展开讨论。

上海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的第一年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垃圾处置量到2019年底比2018年底减少了17.5%。[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一般来说,垃圾分类回收水平高,干湿分类做得细致,厨余垃圾有机垃圾堆肥和厌氧发酵做的到位,终端焚烧处理垃圾水分低、热值高,焚烧厂运行效率也相应较高。如果上海的垃圾分类回收效果未来五年在中国更多的城市展现,中国的垃圾管理将发生重要变化,目前业已处于垃圾处理主导地位的焚烧将面临巨大挑战,垃圾分类带来的减量也有机会使垃圾焚烧处理规模和能力在“十四五”期间见顶。


分类回收做得越好 焚烧厂建设越少

上海自2019年7月1日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举措,将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城市范围内实施期待已久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政策提供经验。



到2025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效果究竟会达到怎样的效果,我们参照上海2019年后半年取得的成绩,分高、中、低三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情景来预测全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到2025年达到的效果。


  • 高速发展情景A:到2025年分类回收措施使全国100%的城市生活垃圾进入终端处理的垃圾量比2020年的水平降低17.5%;
  • 中速发展情景B:到2025年分类回收措施使全国50%的城市生活垃圾进入终端处理的垃圾量比2020年的水平降低17.5%;另有25%的垃圾比2020年的水平降低8.5%,其余的25%的垃圾进入终端处理的量维持不变;
  • 低速发展情景C:到2025年分类回收措施使全国25%的城市生活垃圾进入终端处理的垃圾量比2020年的水平降低17.5%;另有25%的垃圾比2020年的水平降低8.5%,其余的50%进入终端处理的量维持不变。

在《提高现有垃圾焚烧厂运行天数,“十四五”能少建多少焚烧厂》一文中,我们曾假设“十四五”期间垃圾填埋处理量为零增长率,因此三种分类回收发展情景下的垃圾减量主要影响的是垃圾焚烧处理。同时,在该文章中也预测了在没有分类回收的政策下,到2025年焚烧处理量可能的高、低两种增长情景,分别为2.26亿吨和1.95亿吨,若取中间值2.11亿吨作为2025年无分类回收政策下的焚烧年处理量,如表1所示。如果2020年全国焚烧厂年均运行天数达到330,那么垃圾焚烧处理的能力在2020年达到1.65亿吨,即使2020年焚烧厂年均运行天数还达不到330,但是这样的潜力有可能在“十四五”中期实现或者运行天数接近330天的理想水平。


表1:垃圾分类回收对焚烧处理的影响
垃圾焚烧处理规模何时见顶?(图2)
数据来源:根据情景分析推算而得。

截止到2020年6月1日,中国有455座垃圾焚烧厂。[2] 如果这一数字保持不变、运行天数增加到330多达到的1.65亿吨垃圾处理能力与到2025年高、中、低情景下垃圾处理量以及无分类回收的处理量相比,分别相差0.09亿吨、0.23亿吨、0.32亿吨和0.46亿吨。相差的焚烧处理量换算成焚烧厂的数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果:与无分类回收的情景比较,在分类回收效果不同的三种情景下,垃圾焚烧厂分别只需要建25、63和88个,与无分类回收情形下需要581个焚烧厂相比,三种情景下分别可以少建焚烧厂101、63和38个。


焚烧处理规模“十四五”末有望出现拐点

全国用五年时间实现分类回收的效果想必要超过上海仅用半年达成的目标,本文的情景分析对“十四五”期间垃圾分类回收效果的估算是比较保守的。



在情景A之下,在现有455个焚烧厂的基础上,到2025年只需新建25个焚烧厂就可以满足焚烧处理量的需求。如果分类回收的实际效果比情景A更好,例如到2025年分类回收措施使全国100%的城市生活垃圾进入终端处理的垃圾量比2020年的水平降低21.5%,即比17.5%再高出4个百分点,那么进入终端焚烧处理的垃圾总量也就1.66亿吨,这与455个垃圾焚烧厂年均运行330天所处理的垃圾量(1.65亿吨)相差无几。那么,“十四五”焚烧所聚焦的将是提高已有焚烧厂的运行天数,而不用新建焚烧厂。2025年之后,分类回收的效果仍会继续提升,那时焚烧厂的数量或许进入减少的新通道。从此角度来说,2025年有可能成为垃圾焚烧行业发展的拐点。


或许有观点认为,“十四五”期间填埋处理的占比不但会因为焚烧的增加而继续降低,还很有可能出现填埋处理绝对量的减少,这可能为焚烧提供额外的处理量。但分类回收政策的执行,在增加堆肥、厌氧发酵等处理量、提高回收率的同时,也会减少填埋处理的垃圾量,降低填埋处理能力不足的压力。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已有处理1.17亿吨能力的填埋设施也会有处理垃圾的惯性,不会轻易通过减少填埋量来给焚烧厂提供更多可处理的垃圾。对于填埋场和焚烧厂是否会在未来争夺垃圾处理量,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还有待研究。


时代的使命:不能再失去的五年

在《焚烧拖后腿的十年 | 如何构建生活垃圾可持续管理体系?》一文中指出,依赖焚烧使中国在垃圾可持续管理上失去了宝贵的五年时间。中国的决策者应该告别走日本超高焚烧率的老路,转而效法德国垃圾管理的模式,加快分类回收政策的落实、快速提高分类回收对垃圾减量的作用、有效减少对终端处理(特别是焚烧)的依赖。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展望2030、2050年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发展的趋势,分类回收理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可持续管理不能再失去一个五年,而应利用“十四五”扭转垃圾管理的传统模式,踏入垃圾管理的可持续路径。


注释:
[1] 央视网新闻,“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年报’出炉 分类效果正在显现”. [联机]. Available: http://m.news.cctv.com/2020/04/29/ARTIWiWkWXX5jGK6aIaRyzL4200429.shtml [访问日期: 18 06 2020].
[2] 生态环境部公开2020年第一季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违法行为处理处罚情况。链接:http://www.envsc.cn/details/index/6714   


作者:赵昂

校对:袁雅婷

编辑:李颖

分享至:

随便看看

可持续发展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