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ESG>保险业如何发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正文

保险业如何发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编者按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险资在服务民生建设方面,通过保险私募基金投向绿色环保等产业的基金注册规模达430亿元。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险资主要以债权和股权的方式进行绿色金融投资,其主要投资领域为能源行业与基础设施等方面。


  近日,三亚新机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和三亚新机场临空产业园空港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未编制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情况下,在三亚市红塘湾附近海域擅自填海被处以8000万元罚款,并要求恢复原状。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最新发布的海南自贸港总体方案中显示,海南将更加重视生态保护。


  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持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日渐凸显。近年来,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持续倡导绿色经济、绿色金融。对保险业来说,其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探索以提供经济补偿及风险保障为主的绿色保险模式。至2012年底,我国超过十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相关试点,绿色保险风险保障功能效果初显。而有效运用这类创新保险产品将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减少污染事故发生,有效保护受害者权益。


保险业如何发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图1)


  绿色保险市场存不足


  作为金融产品,绿色保险的作用明显,不仅可以及时提供经济赔偿,维护受害人权益,保障企业不至于因污染事故影响生存。同时,保险公司为降低出险概率也会监督企业落实环境责任,减少污染风险,形成一种正循环的污染监督机制。


  自20世纪以来,尽管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加快了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探索步伐,但绿色保险业务开展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2012年投保环责险的企业仅为2000多家,承保金额近200亿元,在整个保险市场中占比极小。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脚步中,部分企业为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选择牺牲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环境的持续恶化。且在新环保法出台前,企业污染行为惩罚力度较小,企业宁愿承担较轻的处罚继续排污,绿色保险推行也较为困难。


  政策上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推行绿色保险成本较高、市场较小以及保险公司缺乏专业的相关人才等,多方原因导致绿色保险内部需求与外部监督均出现了不足的情况。


  但是,随着2015年新环保法的实施以及政策层面不断的引导与支持,2017年6月,我国选择了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的部分地方,进行有侧重、有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以推进环责险开展、引导保险资金进行绿色投资。


  试点地区政策先行


  从全国范围来看,从上至下推行绿色保险在这五个试点地区的效果初显。


  近日,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宁波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宁波银保监局联合下发《宁波市生态环境绿色保险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市推进实施生态环境绿色保险。具体表现为,由市场提供、政府引导、企业自愿购买。一旦企业发出投保申请后,保险机构在承保前委托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专家团队,对企业进行环保“体检”和环境风险评估,确定投保企业环境风险等级,作为费率厘定的基础和依据。


  据悉,今年3月,人保财险宁波市北仑支公司赔付新民电镀公司10万元生态环境绿色保险赔款,完成了宁波市首笔生态环境绿色保险赔款。


  日前在江西银保监局、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主办召开的“生态赣鄱·银保同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发布辖内绿色保险创新成果。据了解,江西省银行保险机构在南昌、抚州、赣江新区设立了绿色保险创新实验室3家,同时,恒邦保险绿色保险事业部入驻赣江新区。在建立了一套实用、有效的绿色金融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能推广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出绿色保险产品20余项。


  例如,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全国首创柑橘“气象+价格”综合收益保险试点,在赣江新区大力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中华联合财险江西分公司推出生猪饲料成本价格指数保险;恒邦财险开展建筑工程绿色综合保险业务等。


  除了试点地区,为进一步扩大生态保险影响力,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部分地区开始研究、探索创新保险产品。日前,针对海西州绿色保险渗透率不高、政银企三方信息壁垒亟待打通等问题,青海银保监局表示将积极引导海西州银行保险机构加强信息共享与服务创新,坚定绿色发展信心,全方位多元化探索“绿色金融+”模式,推进“绿色信贷+绿色保险”模式,为绿色产业快车加好油、稳住盘。


  当前看来,积极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全面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提标、扩面,支持科技保险、专利保险、气候保险等保险创新产品先试先行等举措,均可以起到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险资投资绿色产业可期


  事实上,除绿色保险产品发挥风险保障效用外,险资运用也在绿色产业项目上有更多的涉猎。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险资可以通过参与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业内人士建议,要发挥风险分散与资金融通双轮驱动优势,通过投资端支持绿色产业融资,配合承保端的运营风险管控防范违约风险,构筑起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损失补偿机制,实现企业绿色资产有增量,绿色风险有保障。


  在政策制度方面,原保监会在2017年发布了《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投资重大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关于险资支持“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方面给予注册绿色通道。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紧接着建立了配套的制度,明确对于绿色投资实行注册绿色通道,提高注册效率,优化注册流程。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险资在服务民生建设方面,通过保险私募基金投向绿色环保等产业的基金注册规模达430亿元。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险资主要以债权和股权的方式进行绿色金融投资,其主要投资领域为能源行业与基础设施等方面。


  具体来看,保险行业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行业有着持续投资,同时行业在火电行业的节能减排、脱硫设备方面有一定热情,并对轨道交通以及污水处理方面也有一些相关的投资。


  各家保险公司也通过与其他公司的联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绿色产业建设。例如,去年11月,中国天楹与华夏人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城市环境服务及相关领域开展保险资本与环境服务产业广泛合作和深度融合,共同参与我国及海外环境服务产业的发展。


  从险资利用的角度来看,推动险资以股权、基金、债权等形式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为重点绿色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以及深化银政保等多方合作模式,建立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是险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有效投资渠道。

分享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