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金融>银行绿色信贷投资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关于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证研究>正文

银行绿色信贷投资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关于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证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与牛津大学可持续金融项目在英国政府UK PACT项目(Partnering for Accelerated Climate Transitions programme)的支持下,于2018年底开启了一项关于绿色金融绩效的学术研究合作项目,旨在探究银行绿色信贷投资与其信用风险的关系,以及微观ESG实践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经过多轮专家评审,在海内外30余名顶尖学术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本项目于2020年6月成功结项,并产出了相应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广项目成果,现将研究成果中的主要发现进行整理,以飨读者。本篇观点将介绍银行绿色信贷投资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绿色信贷投资与信贷风险的关系,以及中国的绿色金融政策是否有利于贷款机构和金融部门的金融稳定。以41家中资银行2007-2018年间的数据为样本,我们发现银行绿色信贷率与其信贷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主要取决于其规模及所有权结构。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对于大型国有控股银行来说,有助于降低信用风险,但对城市或地方级商业银行来说却造成了信贷风险的提升。这种差异主要是信息与专业知识不对称造成的。与大型国有控股银行相比,城市和地方级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风险评估方面缺乏获取信息与专业知识的渠道。一方面,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根据不同银行的特点来制定绿色金融政策;另一方面,这也为城市和地方级商业银行向大型国有银行学习搭建必要的平台和机制,也因此显得十分重要。




 一、引言











中国早在2007年就开始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加强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对污染、能源消耗和其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环境风险的管理,这使中国成为可持续融资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为支持和落实国家绿色政策,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09年出台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2013年出台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绿色金融相关实践。尽管绿色信贷已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制度化,但绿色信贷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仍远不到为人确信的程度。银行绿色投资的增加对信贷风险有何影响?中国绿色金融政策对贷款机构和整个金融业的金融稳定有什么影响?国家所有制度与国家绿色政策如何产生相互作用并对不同所有权的银行在风险管控方面产生影响?本文针对相关领域实证研究的缺位,对中国绿色信贷政策对单个银行偿付能力和整个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我们主要的关注点在于绿色金融与其财务绩效之间的潜在关系,特别是银行的绿色信贷投资是否会影响其信贷风险。以及在中国独特的银行体系和制度背景下,银行的所有权结构是否会决定其信贷风险受国家绿色信贷政策影响的程度。


 二、样本数据与研究方法











1.数据选取


本文从中国41家银行的年度报告和ESG报告中手动收集了2007-2018年间的绿色贷款信息,并依据国有股权结构将收集到的样本分为两类:(1)大型国有控股银行(2)城市/地方级商业银行。第一类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这些银行一般由中央政府独立持股或拥有大部分股权;第二类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这些银行的股东一般是地方政府或城市企业。我们的样本共包含18家城市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家邮政储蓄银行。


2.实证模型


本文在银行层面进行聚类,并采用具有稳健标准误差的最小二乘回归来检验2007-2018年间的样本期内绿色贷款利率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年滞后效应。因变量是信用风险,度量办法是用损失的贷款额除以客户总贷款额得到的百分比;核心解释变量为绿色贷款利率,即绿色项目或企业的贷款总额与银行所有贷款总额之比。控制变量包括规模体量、管理效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融资成本、监管资本、利息差和存贷比率。模型具体如下:


IIGF观点 | 银行绿色信贷投资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关于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证研究(图1)


其中IIGF观点 | 银行绿色信贷投资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关于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证研究(图2)是银行i在第t年的贷款损失率,StateBank为虚拟变量,等于1代表是国有大银行,等于0代表是地方商业银行。IIGF观点 | 银行绿色信贷投资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关于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证研究(图3)是银行i在第t-1年的实际绿色贷款利率。我们加上年度固定效应Year是为了控制某特定年份的市场震荡。IIGF观点 | 银行绿色信贷投资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关于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证研究(图4)是误差项。其余自变量是上文提到的控制变量。评估任务是用观测到的变量估计回归系数β。交互作用项IIGF观点 | 银行绿色信贷投资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关于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证研究(图3)IIGF观点 | 银行绿色信贷投资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关于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证研究(图6)IIGF观点 | 银行绿色信贷投资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关于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证研究(图7)用来比较国有大银行的绿色信贷是否比地方商业银行表现好。


 三、实证结果











首先,我们没有发现绿色信贷与银行风险之间有任何明显的相关性,却发现中国绿色信贷政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其规模和所有权结构而异。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第一类银行来说,绿色贷款比例每提升1%会造成银行信用风险降低0.011,表明绿色信贷与银行信用风险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但对第二类银行来说。在1%的显著性水平之下,上一年度的相对绿色信贷会使本年度的信用风险增加0.041,这表明小型城市地方级银行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绿色信贷带来的风险。对于规模和所有权结构不同的两组银行,同样的绿色信贷政策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一结果表明,与大型国有控股银行相比,小型城市和地区级商业银行的能力和专业相对有限,风险管理体系发达程度较低,这些都可能导致其在开展绿色信贷工作的过程中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与在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国有控股大银行相比,由地方政府控股的银行在中央决策中的融入程度可能更低。


四、政策建议











为保证贷款机构和金融领域的稳定性,在制定绿色信贷政策时,必须将贷款机构的所有权结构、规模和能力、绿色金融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地区差异性因素等都纳入考量。此外,通过整理最佳实践,进而发布指引、组织培训的方式或许能帮助“后进”的银行尽快适应并妥善执行绿色信贷政策。 


考虑到中国银行业的机制背景,还有必要建立相关机制和平台,促进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建立机制和渠道与小型城市地区级银行之间的交流,加强其信息互换和专业知识分享。这种交流也可以拓展到银行业务层面上的创新合作,比如共建绿色信贷数据分析平台、设立专业绿色信贷机构等。


此外,贷款向可持续的系统性转变,需要整个行业专业知识、能力和风险管理经验的提升。如果没有获取足够多绿色金融知识的渠道和机制,或者没有正确的工具来评估环境风险和机会,中国小型地区级银行继续在机构压力下盲目增加绿色贷款比例很可能会导致其信贷风险进一步提升。



英文原文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作者:

周小燕 牛津大学博士,可持续金融项目研究员,绿色金融绩效项目主笔

Ben Caldecott 牛津大学副教授,可持续金融项目负责人

Andreas Hoepner 都柏林大学学院教授,欧盟可持续金融技术专家组成员

王   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教授


翻译:

王亚丽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苏自强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王子叶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于倩文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分享至:

随便看看

绿色金融标签:

绿色金融推荐